医疗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,秋冬季节,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的69.5%以上,其中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。导致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寒冷的气候和昼夜大温差,使一些既往有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冠心病的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引发血管骤然收缩。由于原有血管的内壁较厚、管腔狭窄,加上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便使血液流通受阻,局部组织缺氧,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复发。
已经进入金秋时节,冬季即将来临,我院心血管病人增加了40%左右。心血管病在冬季高发主要原因是,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,而且出汗减少,血容量大,从而使血压上升,心脏负荷增大,增加了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;寒冷时身体要消耗能量来产生热量,心脏的耗氧量增加,这增加了心肌缺血的机会;冬季排汗减少,喝水也较少,这样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增加,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,血栓容易形成,增加了血管梗塞的机会。此外,冬季容易感冒,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,如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,都会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情。
冬季气温逐渐降低,人体新陈代谢缓慢,心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,血管骤然收缩,易导致血管阻塞,血流供应中断,血液流通受阻,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,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,因此要注意防护。首先要防止栓塞,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、痉挛,发生供血不足,并可能导致栓塞,要十分注意保暖,患者心态要平衡,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,冠心病、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,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。还要适当的欲动,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,血脂升高,因此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。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去锻炼,此时,温度回升,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。